初中初三

年味最是故乡浓作文2000字

本文已影响 2.9W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是一年春意浓,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只见村头巷尾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年味最是故乡浓作文2000字

舌尖上的年味儿

年对我来说,无疑是美味的。无论是大年三十还是正月初一,每一顿饭都令我垂涎三尺。奶奶自制了一大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手工豆腐、魔芋、炸莲菜盒子,蒸花馍、炸油糕……一盘盘从厨房端出来,泛着油光,散着香味,光看看就让人食欲大动,我赶紧夹一块塞进嘴里,哇,真是美味绝伦!一盆炉火,一桌美食,虽不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那样华丽,但也充满温馨、美好。

这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便是馓子。这有些陌生的食物,却陪伴我从小到大。冒着浓浓香气的厨房,奶奶正忙上忙下做馓子。她舀了半盆面粉,又加了猪油,奶奶说放猪油可以让馓子更加酥脆,口感更好。只见奶奶加了水,用筷子搅成没有干粉的面絮之后,下手和成光滑的面团,然后盖上盖子醒面。面团醒好之后分成小剂子,然后将它们分别搓成非常细的长条,把长条缠绕到手上,大概绕10圈左右吧,绕好的长条用筷子撑起来,下入烧好的油锅里。只听“滋”的一声,馓子在油锅中飞快的起舞,缠绕,变黄,浓浓的香气呼之欲出,悠悠的年味,在这交织着的馓子中氤氲着……

而过年的正餐,则更是有讲究的。大年三十,早晨第一顿饭必吃蒸包子,炖猪蹄,喝肉汤。中午则吃米饭,这一顿饭叫做“团年饭”,意思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庆新年。通常是做“八大件”(八个凉菜,八个热菜)。鱼是必须要有的,“年年有余”嘛!还有蒸菜,意味着“蒸蒸日上”。每当这个时候,爷爷总是习惯性的举着酒杯,笑呵呵地说:“我跟你们说哦,咱们这儿团年时间不一样:黄州人半夜子时团年,陈家人早晨十点左右团年,胡家人和吉家人总是中午团年……”我们一边享受美食,一边哈哈大笑。

晚上才是最热闹的,到家里吃饭的人一批又是一批,房里房外热热闹闹,仿佛总有说不完的话。天空中的烟火,地上的鞭炮都尽情的抒发着过年的喜悦,而这一顿顿饭就没有固定的套路了,有时候炒两大桌子菜,饭还要不停地补;有时候直接煮火锅,很省时,吃的也好。而大年初一早上,则必须吃饺子,迎新年。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最期待的,无论何时,饭香氤氲着浓浓的年味,在人们的欢笑中发散开来……

爆竹声中的年味儿

每当临近过年,奶奶就会打电话问我,过年想要什么炮?我才会想起来,过年还要放炮。以前是经常玩的,各式各样的鞭炮,噼里啪啦的一炸,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很多。小时候玩小炮,长大了玩大炮,我从没有因为年龄的变化而放弃这门“爱好”。而家乡这里的人们似乎都喜欢这种“噼里啪啦”的方式来庆祝新年,从大年三十早上六点左右,到正月初一早上六七点,周围的炮声是不断的。身处其中,总感觉四面八方都在炸。小孩子觉得热闹,每每听到炮响就活蹦乱跳的,大人们也是高高兴兴的,唯一的遗憾就是晚上睡不了觉——鞭炮声是连绵不断的,想要入睡,着实是难了点。但也没事,刚好就“守岁”了!

家里过年,放鞭炮要放两次。按习俗,中午“团年饭”端上桌,是要先放鞭炮再动筷子的;晚上零点钟声响时要放一次,这是“辞旧迎新”。我最喜欢的便是中午放炮的时候,爸爸把一卷红纸包的炮散开,拉长,围绕着整个院子,活像一条长长的红色的蛇,然后又画龙点睛一般的在中间摆上一盒礼花炮,整整一百发。像这种类型的炮就不是小孩子能够放的,妈妈会把我拉到屋后,双手捂着我的耳朵,只见爸爸夹了一个火炭,往炮引处轻轻一燎,这条红红的大蛇便活了起来,炮声震天!两种炮似乎在比试,它们都咆哮着,宣泄着新年的喜悦。最令我们小孩子开心的便是场地上的炮都放完了,红色的包装纸被炸了一地,一条红色的“地毯”便呈现在了院子里。但这个时候大人是不准小孩子上去的,因为怕还没有炸响的炮伤着了孩子。等过半个时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会有小孩子弯腰捡炮的身影,这时候还没有响的炮,就是哑炮了。孩子们捡起来取出里面的火药,开始自制新的炮。外壳都是现成的,随地都能捡到,做了半天,做成了,不管能响不能响,心里的喜悦溢于言表,像吃了蜜一样甜。

晚上的夜空是最漂亮的,无论哪里都像画一样。色彩绚烂的烟花,在漆黑的天空中争奇斗艳。一眼望去,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放。紫的、蓝的、红的、绿的、白的、带哨声的、不带哨声的,大大小小,红红火火,整个天空都被照亮了。所有人的心中那份过年的喜悦都如这爆开的烟花一样绽放,浓浓的年味,随着灿烂的烟花,噼里啪啦的,炸开了。望着那满天的烟火,我们总会情不自禁走到院子中间,对着深远的天空,蜿蜒的群山,敞开心扉的呐喊:“过年啦!过年啦……”

红灯笼里的年味儿

“欢歌喜悦乐春浓,灯笼对联耀福红”,欢乐的新年,怎么能少了红色呢?大年三十一早,爸爸和爷爷就着手准备贴红春联,挂红灯笼,红红火火,喜气洋洋,这两项算是中国年的老传统了。爸爸踩着梯子,小心翼翼地将对联竖起,粘贴,妈妈又在下面反复校对,贴偏了不行,高了不行,低了不行,一顿“精心打扮”,对联贴好了。从远处看,就像是给大门装了一个红色的门框,喜庆了。自然,大红“福”字也是少不了的,“福”到家门,万事顺意。挂灯笼更是有趣,外面压成型,里面要挂灯泡,相比起贴对联,挂红灯笼的复杂程度就要低了很多。经过反复的校对,总算是完成了,爸爸拍拍手,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果然,经过红色的装饰,宽敞的门口不再单调了,年味也浓郁起来。

对于小孩子来说,红包一向是过年的重中之重。里面的压岁钱少则一百,多则几百,不管自己是否能用到,收下红包,心情就愉悦了几分。大人们礼尚往来,互拜新年,互赠红包给对方家的孩子,小孩子可不管这些,拿了红包就是自己的,经过重重转手,拿到压岁钱多,自己也颇有成就感。这也可以算是一份新年礼物,浓浓的年味,人们的喜悦,在这鲜艳的红色中传播……

阳光暖暖,时光清浅,故乡的年味儿仿佛在空气中微笑,笑着捎来满心的祝福,点缀我们甜蜜的梦……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