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推荐10篇)作文

本文已影响 4.39W人 

篇一: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推荐10篇)

2022年4月21日,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部发布会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这部课程标准正式实施。初读课程标准,时隔十一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紧跟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初读新课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22%,绝对重中之重。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

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新改版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地重视整本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相对降低了一些难度。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阅读,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这是第四学段的,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小学乃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要求学生阅读,相信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看来也要有所改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我们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方面十分重视,不论是高年级的共读一本书,还是低年级的特色阅读记录,每个年级都能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读书,并将阅读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我想经过小学几年的积累和沉淀,无形中一定会让孩子们有质的蜕变的。

另外,“2022版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感觉想要学好语文应该多积累,多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小古文、古诗词等,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小古文、古诗词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不妨趁小学阶段,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新的课程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篇二: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中小学作文性质是什么?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评价?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定位?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必须面对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的功能表述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表述,我们不妨看看写作学领域对于写作的界定:“文章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具有写作能力的制作文章的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文章写作是人们运用书面的语言文字反映事物、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具体表现就是制作成文。”(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显然中小学写作和作家的专业是有很大的区别。作家的“写作”,其驾驭语言的能力比较强,能贴切的运用文字,能娴熟运用表达技巧,其心智比较成熟,有自己的思想,对事物的认识把握相对比较全面,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比较稳定,其写出的文章显示比较独特的个性色彩,也就是说,作家的写作行为,是在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表现生活,其文章反映出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而学生的写作呢?它是教学情境下的“写”活动,特指“学校教育的班级授课制下,以学生的角色学习‘写’而展开的非独立活动及其结果”,这种“写”活动是在集体性的教与学的背景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进行的。”(班级授课制下的“作文”活动———兼论“写作”和“习作”马豫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8月第26卷第四期P122)它是特定情景,特定对象的行为及产品。

学生的作文更多的是为了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为了掌握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的技巧,学会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学会用语言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认识,它是和“听”“说”“读”相对应的一项基本的语文技能,是学生成长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的基本技能。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突出了“表达和交流”、“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强调写作是一种方式,是过程。写作教学是面对中小学生而言,注重的是过程,是基础,而不是把它们放到专业领域去搞写作,练就一手好文章。这一定位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于扭转写作教学的种种弊端起到一定的指导和纠偏作用。

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没有了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也取消了各学段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取而代之是“表达与分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11年版在各学段目标与内容都有关于“习作”和“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段目标进行了重新调整和表述,把“习作”和“口语交际”整合成“表达与交流”,没有了关于写作教学的定位的表述,也不见关于写作教学的评价的指导,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只存在于各学科的目标中和“语文学习任务群”中。

对于这一颠覆式的变革,其底层的逻辑和背后的考量是什么呢?

我们先不防从新课标中的一些相关表述入手,看看这一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分别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

这六个任务群贯串四个学段,“螺旋发展,体现学段特征,坚持阶段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又与普通高中相衔接”。

课标在阐述任务群的设置时指出:“学习任务群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引领教学方式变革。追求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通,而不是知识点、能力点的简单线性排列,不是学科知识的逐点解析和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其核心是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贯穿始终的是表达、分享。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求学会思考,加强沟通,及时记录,交流收获。

其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这样表述的:“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掌握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最终要落实在“表达”,而这个表达也就包括:方案、访谈、海报、调研报告、调查报告、阅读反思、读书心得。对于学习任务群中的表达,新课标要求:“注意实用性语言运用的特点,关注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白;注意实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习作”“口语交际”改为“表达与分享”,看似取消“习作”,降低了作文教学的地位,实际上把写作贯穿语文教学的各个过程,尤其是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中,这实际上真正体现出作文教学的价值,凸显作文教学在思维、创新、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凸显作文在语文学习中和各科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

有研究者在比较我国和美国语文教材中写作训练指出,我国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立足语言文字训练,是“为了写作”,而美国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包括两个取向:“为了写作”和“通过写作”。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目的,更多的结合是通过写作提高阅读、听说能力以及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是站在全科学习的角度,跳出写作来指导写作,把写作作为一种综合素养,一种学习能力,一种各科学习必不可少的练习。

2003年4月,美国国家写作委员会(NationalCommissiononWriting)向国会递交了一份报告书,力陈在全国各级学校进行写作改革的必要。这个名为《被忽略的R——我们需要写作革命》的报告书指出,美国在二十年前启动的教育改革,只进行了一半。过去决策者的心思大部分花在看得见的地方,如课程调整,学校改善等,但现在重点应放在提升学生脑袋里的东西,也就是学生思考、推理以及沟通的能力。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让上学很有趣、学习很有效、学生都能有自信又能自动学习?决策者与教育界人士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写作。如果学生要能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知识,就必须有能力将一堆琐碎数据、数据消化重组,并透过语言的表达来跟别人沟通。简而言之,学生要能学习,必须会写作。

美国最新的“各州共同核心标准”,为阅读、写作、听说和语言学习各个领域勾勒了相应的学习标准。写作标准,从四个方面展开描述,与写作功能相关的是前两个方面:一是“各类型文本的写作要点和写作目的”,接近于我们的各类型文体的写作要求;二是“研究以建构和呈现知识”,这一方面是我们相对陌生的。后者具体要求有:聚焦一些具体的问题,展开研究,最后能展现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能从各种纸质和电子资源中收集相关信息,评估各种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整合这些信息;能从文学类或信息类文本中获取证据来支持分析、反思和研究。在这里,写作是学习、思考和研究的必要途径,目的是建构和呈现学习结果。

再看其他国家母语课程标准。韩国母语课程标准,提出小学1-2年级的“写作成就标准”强调培养学习者在学习中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和学习结果的基本能力;3-4年级继续提出“学生能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5-6年级“写作成就标准”中强调使学生“理解写作的特性”,在随后的“学习要点”中进一步点明对写作特性的理解应是“建构意义”。

法国母语课程标准,也明确地列举了写作的多种功能。“在所有写作阶段,学生都应具备写作的习惯:为了对阅读作出反馈;为了对提出的任务作出思考和准备;为了重新阐释和概述;为了对实施的计划作出解释和辩护。”反观我国的状况,也许在大多数学生心中,“写作”就是写文章,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许,只有在语文课程和写作教学中认可“写作”更为多元的功能、意义,在阅读、写作、思考、学习和生活之间建立更加丰富、自然的联系,“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才更容易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学生也才能更加真切地领悟“写作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真正意义,由此养成借助写作来表达和交流的习惯。

显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顺应课改潮流,凸显写作的实用性、工具性、综合性,立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着眼写作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创造性表述中的重要地位,确保了写作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价值。

篇三: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给教育注入了新鲜活水,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更是深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首要任务是,深度学习,改变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现将学习感悟与实践探索记载下来,与大家交流一二。

新课程的理念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下面我就对语文教学影响最大的三大“变化”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初中语文课程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几大关键问题。语文课程更是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起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学科育人如何落到实处?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育人因子。在新课标新增的教学内容版块,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古代诗词和散文等,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如《愚公移山》《唐雎不辱使命》等;利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等作品,培养理想信念、爱情情怀和无私奉献等精神,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老山界》等;利用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等方面的作品,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相统一,如《驿路梨花》《海底两万里》等。

二、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新课标在课堂教学方面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主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教学从教师“一篇一篇教”转向学生“一组一组学”。教师要围绕特定主题确定学习任务,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可以根据学段特点有所侧重。

目前的统编教材是以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的,但是只要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同时确定目标、整合内容和设计任务,也是可以开展任务群学习的。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为《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和《卖油翁》,单元写作版块为抓住细节。单元整体目标为:了解“小人物”的故事,形成向善、务实、求美的品格。熟读精思,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单元整体情境可以创设为“无名小辈·采访与抒怀”,核心任务为:留心观察,选择你身边的一位“小人物”,对他进行采访,了解其不为人知的故事,关注典型细节,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着重以细节表现人物精神的文章。围绕核心任务分为三个课段,每个课段一个分任务,第一阶段:寻找“无名之辈”,确定采访提纲,完成对人物事迹的了解并较全面记录。第二阶段:通读四篇课文,通过熟读精思,从标题、详略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抓文中的关键语句,细节之处体会文章意蕴。第三阶段:根据文章中提炼的细节描写等方法,完成“无名之辈”文章的写作,要求表现人物精神。

在任务群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找学习资源,如杨绛先生的人物经历,《卖油翁》中陈尧咨和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等;建立学习资源的联结,如单篇《阿长与<山海经>》与《朝花夕拾》整本书的联结。同时,每一个课段都有相关的学习评价,可以根据需要提供评价量表,如单元核心任务的完成,就可从写作对象、写作方法、抒情表达等方面设置评价标准。整个任务群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注重整体规划,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

三、立足生活,情境实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鼓励自主阅读。同时提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来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教师一定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以自以为是的解读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一定要突破以讲解为主的课堂模式,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课堂。语文老师要有“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是语文,要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其两相融合,创设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提升素养。

不只是课堂,作业设计也同样要在情境中实现。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单元为例,单元核心任务为“为你身边最可爱的人撰写颁奖辞”。作业设计情境为: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观看推荐视频,并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学习资源提供:

1、《长津湖背后的战役》视频

2、《长津湖战役有多惨》视频

作业设计:

★☆☆1。有同学在观看电影后,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请你找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在影片中,战士们坚韧的精神让我感动。

B。看到美国原本战无不胜的王者之师终于节节败退,真是太过瘾了!

C。这一个个可爱的战士,淳朴得就像庄稼地里的红高粱。

D。从不谦逊的美军对着冰雕志愿军敬礼,并说:“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也无法战胜他们!”我军钢铁般的意志让敌人都肃然起敬。

★☆☆2。语文老师在班级举行了演讲比赛,请帮这位同学找出演讲稿中有语病的句子。

A。前一秒还和伍万里一起追逐打闹的小战友,后一秒就与万里阴阳两隔。

B。通过对这段历史加以回顾与呈现,影片让中华儿女铭记伟大胜利,凝聚奋进力量,致敬最可爱的人。

C。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长津湖》再次把英勇的军人形象显示给了我们。

D。他们那颗不惜一切代价去守护祖国的心,对国土疆界坚决捍卫的行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在语文积累方面,创设情境,改变以往知识与生活脱离的情况,有效激发情感体验。作业设计关注不同的个体发展特点及学习需求,设计分层,如:

表达与写作(请在下面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5。文章结尾“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强烈的抒情色彩。请仿照句式,联系生活,另写一组“幸福”场景。

★★★6。影片《长津湖》中这些志愿军战士就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让你想到了你身边的哪些人?请任选一位写一则颁奖辞,表达我们的敬意。

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作业,达到相应的能力发展层级。以“★”标明难度,让学习任务更有适应性和挑战性。在设计时,要避免为了情境而创设虚假的、肤浅的情境,避免设计“伪任务”,在语文学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始终是根本,所有的任务都是植根于学生的深度阅读,切忌本末倒置。

左拉曾说:“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面对改变,无需慌乱,我们要固守住语文课程的规律与本质。只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研究力和创造力,不断探索与实践,教育,自然会有新的生长。

篇四: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新鲜出炉”,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到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二,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学习重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

另外,各学段要求也有所改善,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方面也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建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边实践边思考……

篇五: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五一假期,我仔细研读了2022年新课标,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2022版新课标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就是“核心素养”,新课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因此,新课程标准注重情境的创设,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看,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2版新课标最让人眼前一亮的部分,我认为是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又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类别。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不仅要识字写字,更要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实用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型阅读与表达三个层面。新课标中强调:“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中更强调阅读的不同层次的训练,目标指向性更强,重视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训练。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做了明确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了解并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而跨学科学习则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开展的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三个任务的设置层层递进,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课程设置,也为我们指明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全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我们也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变革,在教学中努力践行,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篇六: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发现更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方面,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构建素养性课程目标体系,推进了育人方式的变革。在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部分新增了“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从三个层面来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一是基础型,关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关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关注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一变化体现出语文教学形式上有了很大的革新,今后的语文教学要在真实的语文情境,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语文实践活动,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在课程实施部分的评价建议中,将过程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等特点。

篇七: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近日,《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颁布了,在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研读后,深感“新课标”的高屋建瓴,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新课标最“新”的地方,就是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也就意味着“核心素养”的时代,真真正正的到来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通过研读课标,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无疑是对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路径上了一剂强心针。在之后的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教学中,应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多种教育元素的融合。

二、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真正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贴合真实生活情境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将生活真实的情境带到课堂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单元学习目标相关的真实且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诱发孩子们产生更多的思考、情感、审美、文化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提出也为“双减”政策深入实施提供了课程依据和专业支撑。在“双减”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坚持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发展的新方向,不断地朝着“真实课堂”转变,从而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动力,学有思维、学有所得。

篇八: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中更加强调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堂应回归到语文本身,阅读教学中借助任务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速度的要求,并有量化指标;重视在优秀诗文的诵读中培养想象力;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本体紧密相连,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此外,更重要是要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二、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格。

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深入学习、研读,切实做到在学习中反思,不管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篇九: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五一假期期间,我对2022年新出台的语文课标进行了仔细研读,以便明确教学的新方向。

新的课标首先呈现的就是目录上的变化:从原来的三大部分变成了六个模块。它将课程内容的介绍更加的详细化,从“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做出了规定,明确了“教什么”和“学什么”,并且增加了学业质量模块,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两个方面具体说明了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业成绩。而且在课程目标单列了一条核心素养内涵。“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足以见得核心素养在我们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与我们在大单元备课过程中的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标不谋而合。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不仅仅是核心素养,新课标还新增了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任务群的设计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了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也正好契合了我们语文教材的双线并进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要教授孩子们基础知识,更要在人文精神上下功夫。

在学段目标中,也由之前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转变成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新课标非常注重孩子们的阅读,第一学段的阅读鉴赏中就增加了整本书阅读,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更要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的阅读经验。这不仅仅是课标对于阅读的要求,语文本就是一个积累的学科,阅读对于语文来说至关重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更要注重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增加阅读量。

课程标准非常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用心领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时以新课标为引领,更精准的把握教育教学内容。

篇十: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新课标中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其中课标中指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下面,我就学生阅读素养方面进行分享。

一、走进文本,爱上阅读

关于阅读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不能只是对故事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是对整个故事、整本书的回顾总结与提升,领着孩子往高处走一走。为此我们要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文本的特点制定阅读目标,以达成整本书阅读的高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时我们可以将阅读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走进读本,历经阅读人物历程,感受成长的快乐,树立一种正确观念。

二、借助整本书阅读单,深入阅读

在新课标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部分中,加了“阅读整本书,把握文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好书推荐”,借此,我们教师应该提前研究阅读书目,更具要求与同年级组老师商讨制定整本书的阅读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讨论、赏析。阅读单中要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阅读目标的制定,以任务群为主的阅读,后面并附加相应的评价量规。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统揽整本书,避免了学生的阅读往往关注于故事的情节,囫囵吞枣读得很快,难于在心灵上留下痕迹。中高年级中“交流讨论课”纳入课堂中,以师生充分自读为基础,以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以体验阅读快乐为宗旨,趣味引领、板块推进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成长,从而达成阅读的厚度。高年级要注重学生整体的提高,针对某一本书在班内开展阅读推荐交流会,引导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同时,还能针对相应的任务群进行系统有效对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终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新课标的知识很有内容值得我们细读和思考,本次的学习也让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以便能更好的把这些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中去,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