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

论心灵之归宿作文

本文已影响 2.97W人 

可在好书的园中搴芳,看那湖边风光飐滟,时光静好;任那庭前花开花落,韶华浅逝,我乐不思蜀。

论心灵之归宿

一本书的妍媸或许并非取决于它的类别。例如小时候的看图识物册,它或许浅显,或许粗陋,但不能就此认定它就是不好的。毕竟它是打开新生之人视野的一扇窗,是他们探索感知的一盏路灯。也毋需“安分守己”地看符合自己年龄的书,就如站在山峦之巅俯瞰大地就会品出独特的意蕴。图对整本书的的影响则不能管窥蠡测。有的图,是重复反映文中之意,这类便是有也好,无也罢了;有的图,宛若藤上衍生开来的一朵花,若点睛之笔,与文相映成趣而不互相排斥、往复,句中有画,画中有话,话凝成诗,总觉意犹未尽。

再有的,即是那文了。我曾经追求近于生活的故事情节,如今发现,打动我的,一开始只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事,再读,已有了答案,便失了意义。而后又专注于深奥冗长的大典,只是一句句哲理,单独成文地摆在那儿,总感觉突兀与晦涩,我读起来,越发觉得索然无味的,似有鲠在喉,难以下咽。如此之书,虽是字字珠玑,但不能硬性接受,终以不了了之收场。再是喜那铺陈华丽词藻的书籍,倒以为含英咀华,爱不释手了。往后逐渐发现,它们其实不能堪比一张废纸的,它们是美,可华而不实,是所谓“为赋新词强说愁”,空洞,仿佛一张面具,面具后的世界是虚无的,如此风花雪月,只是表象的掩饰。

一路浑浑噩噩趑趄前行,终是觅得心灵深处的归宿——它可是朴素平淡的语言,却暗含玄机;它可是源自生活,却能高于生活,不用为它的下一步而扣紧心弦,因为它就在身旁,安然陪伴。读着它,我明了世间没有绝对,鸩酒或许乃是一解药,伟岸之人也有软弱的一面。它给我一种信仰,一种鼓舞,让我独立飞翔,一切终于在酝酿与沉淀后迸发,我不是靠思想而生活,而是为思想而生活。

醒时已暮,一本书恬淡地陪伴在身旁,指尖流泻过柔和的余晖。就这样,伴着书香,一路前行。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