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原创5篇)

本文已影响 4.99W人 

篇一:端午的赛龙舟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原创5篇)

文/顾一航

第一次看到龙舟时,我就兴奋地问着爸爸:“爸爸,这是什么啊?”爸爸每一次都会亲切地对我说:“这个是龙舟,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从古至今,老百姓们就用龙舟赛的方式告诉人们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而文化中代代延绵。”

在最近一次农历五月初五时,我终于有机会去看我朝思暮想的龙舟竞赛了。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终于来到了龙舟竞赛的比赛现场。此时在看龙舟的观看区已经人潮汹涌,熙熙攘攘。我兴奋得跑来跑去。突然在起点等候的龙舟吸引了我,每条龙舟的颜色都各不同,我就对此痴迷了,痴痴站在那观摩了许久。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人潮瞬间欢呼起来。这声音把我从入迷中拉了回来。只听见主持人的一声“开始”,龙舟都快速向前驶去。我瞬间激动了起来,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热血在我身上翻滚。竞争很激烈,八条龙舟最初不相上下。我都不敢眨眼,生怕错过了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之间的距离渐渐变大,脱颖而出了三条龙舟,颜色分别为红、绿、紫。龙舟上的成员们动作整齐划一,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划龙舟的辛苦:有的双眼紧闭,用力地高喊;有的大汗淋漓,汗水使双眼艰难地睁开;有的在打鼓,那声音更是响彻云霄。我也激动地呐喊:“加油!加油!”

就在龙舟离终点只差六十米左右时,紫色的龙舟突然吃水过深,大家的表情也逐渐变得沉重。我们以为紫船一定是输了的时候,紫船突然发出了气势汹汹的口号,这口号声整齐划一。在这口号之下,所有的队员们齐心协力,紫船的速度突飞猛进,成为了第一。全场瞬间沸腾起来。

拼搏中,龙舟竞渡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龙舟精神,更是伟大的中华精神。

篇二:有“香气”的中秋节

文/陈翊翎

月亮是圆的,盘子是圆的,月饼是圆的,我们家也是圆的。但在这么多“圆”面前,美食才于我而言最为重要的中秋特点。

月饼,当之无愧,是重点中的重点。中秋节时我一般吃肉馅的月饼。常吃的那家店可任性了,只有在中秋节的时候才卖鲜肉月饼。每次店门口都大排长龙,轮到我的时候,每次都恰巧被“洗劫一空”。对于鲜肉月饼,我只能咽口水了。

但是爸爸总能给我带来惊喜。晚上,我趴在窗台,静静地等着月亮爬上来,其实我在意的并不是月亮,而是眼睛一直直勾勾地盯着那个路口,等待着我爸爸买完鲜肉月饼回来。我紧皱着眉头,眼睛眨也不眨地一直盯着那个路口。他来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他穿过十字路口,带着香喷喷的月饼回来了。我在三楼都能闻到那香甜可口的味道,我早就如同饿虎扑食一样,在门口伺机而动了。

他一进家门,我就立马从他手里一把抢过纸袋子,还没打开就嗅到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了!我一边留着哈喇子,一边当起了孔融:“爸爸一个,妈妈一个,我三个,爷爷一个,奶奶一个,我两个。”爸爸妈妈笑着把我搂在怀里,我吃着那金黄酥脆的月饼,鲜肉的香味在我的鼻尖缭绕,仿佛将我至于“仙境”!

我拿起月饼,像饿虎扑羊一般,二话不说往嘴巴里塞。好几块月饼已经成了我的“囊中之物”,酥脆的外皮与肉馅完美地结合,精肉和肥肉比例恰到好处,里面的葱花也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再跟外面酥脆的外皮合而为一,那真是“舌尖上的塘栖美食”呀!

我嘴里还没吃完,手里又抓着另一个,生怕月饼长脚“跑了”,还是把它们统统装进我的肚子里“落胃”。妈妈看我这么喜欢吃,把她剩下的那份都给了我,还摸摸我的头,亲切地说:“宝宝吃吧,妈妈不饿。”就这么几个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里,天下的父母何尝不是如此呢?这是我有史以来吃过最美味的月饼了,因为它里面有妈妈的味道!

这是一个充满“香气”的中秋节,香气中久久不能离去的还有浓浓的爱。

篇三:家乡的风俗——轧蚕花

文/张淑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窗外下着绵绵细雨,红绿朦胧间勾起了我珍藏了宝贵记忆的匣,轧蚕花的过往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儿时,我随着父母来到超山轧蚕花,这是清明节独有的风俗。

瞧!这里热闹极了,超山挤满了人,如一望无际的海洋。山脚边的湖里,大船和小船摩擦舷撞梢,远方飘荡着轻烟,给超山披上了一层轻纱。四月,梅花虽已逐渐走向衰败,但淡淡的清香依旧在空中飘荡。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每个人都嬉笑着,玩闹着。孩子们穿得鲜艳,为超山添上了喜色。看来,大家都喜爱轧蚕花呢!

爸爸在一旁和我说:“关于轧蚕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观音菩萨蚕花姑娘来到人间,她幻化成娘娘来到庙内,看到众人上香叩头,祈求观音菩萨保佑他们蚕花廿四分。蚕花娘娘发了善心,将他们一一扶起,并如他们所愿。接下来的每个清明节蚕花娘娘都会变成姑娘来卖蚕花,买到蚕花的人这一年必定蚕业兴盛。”

我来到超山,第一件事就是买用红纸或绢制作的花。女孩把它佩戴在鬓边或者头发上,男生则是插在帽檐上,还有人在甘蔗上插蚕花,意为“甘蔗节节高,蚕花养得好”。我带上蚕花后,觉得自己被福气缠身,心里乐开了花。

逛了一圈超山后,我随父母来到山下。这里男女老少成群结对,做生意的,卖艺的……小贩们哟喝着,好不热闹!钟声齐鸣,人们如同一团鲜艳的火舞动着。原来还羞涩的我也加入了人群中。红男绿女玩闹挤挨。其中一个小女孩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娇小,几次摔倒,却又总是跌跌撞撞地站了起来,像只小花猫一样,眉眼弯弯。不苟言笑的大人们脸上也绽放着笑容,人们轧得衣衫凌乱,头发蓬散,蚕花也不见了。但人们的脸上也依旧充盈着笑容,这就是轧蚕花的乐趣。

对于这个风俗,我们因为学业而不能参加了,但却是我宝贵的回忆。希望我们能有空继续参加,希望这个独特的风俗能一直流传下去。

篇四:中秋“偷菜”

文/董政瑜

我的家乡有个很有趣的风俗,只有在中秋节时会举行,那就是偷菜。

古时候,男女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就会选择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进行约会,团团圆圆。有的年轻人有了喜欢的对象而有不好意思表达,就会在这天晚上到对象的菜田里去偷一点青菜,偷到后在家里放着,等父母觉察后就托人去传媒了。以后,偷菜逐渐变成了每个人都可以在中秋节参与的活动了。

中秋节这天,我们一家人来到外婆家吃晚饭。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的两旁是一些人家自己种的菜。菜色如翡翠一般。太阳渐渐地沉了下去,夜幕降临。我从门前的小河里摘了片荷叶戴在头上,颇有一股小孩的味道,看着我这片荷叶,家人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我小心翼翼地走到河旁,朝一户人家望了望,里面的人都在吃饭,各自夹着菜。小孩们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龙虾,大人们吃着羊肉,完全不担心菜被别人偷。我低下头,弯下腰,捏住菜根,用力一拔,菜就到手了。接着我准备去偷下一户人家的菜。结果这户人家坐在门前的空地上聊天,但是他们的菜又有我喜欢的,这该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突然灵光一现。我只要往河沿下走就行了。我将荷叶翻了个面,把自己藏在了下面,一手拿着荷叶,一手准备偷菜,我在这户人家的地里翻了翻,意外的发现了几个番薯。结果不知怎的,一块石头掉了下来,我赶忙将自己遮住,我的心一直在砰砰跳,手一直在发抖,心想:动静这么大,不会发现我吧?最后我竟然成功地偷到了我心中那菜。

偷菜真的太有趣了,它让中秋节充实了很多,惊心动魄!

篇五:腊八吃冰

文/王豆鑫

人家的腊八节都是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而我们重庆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吃冰。

腊八冰的制作要求极其严格,这样才会保佑着来年“大雪兆丰年”和吉祥如意。装冰的容器必须选用清洗一遍以上的钢盆。做冰的水务必要选用自家拜山神的“神泉水”,若是不用则达不到“冰清玉洁”的要求。这水必须在腊八节前一天放置在冰柜中,腊八节当天才能制成冰供大家食用。

腊八节一早,亲戚朋友就齐聚一堂。客厅里的大人们互相问候时,最迫不及待的当然属我们小孩。大一点儿的就趴在冰柜上瞧,小一点儿的够不着,又扒又跳。冰柜里的冰,透亮的不行,差一点儿找不到。直到不会说话的表弟急得哇哇直哭,大声喊道:“我要吃冰我要吃冰!”大人们这才把冰拿出来。心机可是吃不了“热豆腐”的。现在还不能吃这冰,得等冰的外圈融化,才能把冰倒出来,方可制作。我们好几双手一齐上阵,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全部围在了冰的四周。有的把手放在冰沿上,用掌心的温度融化;有的去厨房取来刀叉,使劲挖着冰……我们的手太凉了,大孩子们伸出手来,摸在了同伴的脸上。“啊!太冷了!”其他的小伙伴不甘示弱,也用冰凉的手去吓唬大家。于是,这场面马上乱了,孩子们到处乱窜。大人们呢,笑得不亦悦乎。

终于,冰化了。我们赶紧叫来大人。冰“啪”的一声掉在了案板上,拿锤子将冰砸成大大小小的碎块Z虽然大人们都劝着:“少吃点!少吃点!”但我们还是各自挑了一块大的捧在手中,手冻得通红,冰冷的没有知觉。我一拿到手,也把冰塞到嘴里。“好冷好冷!”在一边跳脚,一边发出“呼哈”喘气声中,吃下了腊八冰。大人们说:“吃吧,吃了腊八冰,以后的一年里就都不会肚子痛啦!”

吃腊八冰,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透心凉,心飞扬”,这可真是一个有趣而独特的的风俗啊!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