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载体话题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9篇)作文

本文已影响 2.39W人 

篇一: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9篇)

有人说“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的确,不学习不进步实际上就是一种退步。成为一名教师已经14年了,经验增长了一些,但锐气与进取心也被生活与工作中的琐事磨掉不少,而此次的xx市20xx年高中语文骨干教师“浸入式”培训,让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促使我的教育观更加明朗,更为我的业务提升打开了一扇窗户。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除了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我认为新时代教师的魅力更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审美、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人世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相互渗透的,如果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势必眼光狭窄,孤陋寡闻。这就好比我们除了吃主粮之外,还应该吃点五谷杂粮,这样才能使人强壮。

所以一个优秀的、有魅力的老师不仅应该具备处于流动状态、长流长新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这样的教师会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今天的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而应拥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这样才能不断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走向成功。

二、构建以生为本,智简原生态课堂

智简课堂,就是智慧简化的课堂。“智”就是智慧,是师生共同的智慧,用智慧点燃智慧;“简”就是简化,围绕“谋划学会,聚焦会学”这一核心理念,“简化”设计,简化“教学”,再现原生态真实课堂,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健康成长。

十几节的课堂观摩中,学生独立自主的课前演讲异彩纷呈。有对孔子《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自我解读,互动讨论;有紧密联系时政对“己性思维,旁性思维”的探讨,引导理性认知;有小提琴演奏欣赏,感受孔子礼乐文化的魅力;有好书推荐、电影《四个春天》精彩片段介绍,带领同学们感受乡村人世间小人物纯粹的真情与温暖;有《史记》整本书阅读积累……学生课前演讲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涉及领域广泛,新鲜有趣,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让学生在表达与辩论中提升了思辨能力、丰富了语言,而且让他们变得大胆自信、主动求知,见识、智商与情商共在线。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时效点拨、多法施教。白建军老师学识渊博、精通孔孟之道,能从宏观上把控课堂,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拔高;赵向峰老师《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一课的课堂教学,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因材施教,语言风趣幽默,并且能够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杨柳青老师《定风波》一课,课堂问题设计新颖独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设计与表演的积极性,并且恰到好处地驾驭把控课堂,彰显了教师的个人魅力与风采;刘红梅老师的议论文写作课,在佳作展示、修改前后朗读中,给与学生肯定、指导和激励,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朗读、分析已学经典文言文段落中感知写作思路和方法;樊宝玲老师的整本书阅读、形式多样的长期性的阅读活动,在家长、老师、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中,将德育渗透其中,效果良好;曹心桐老师作文教学的理性思维、生命语文观切中教学要害,诠释了“经世致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总之,老师们的课堂各有千秋,曲径通幽。

魏书生常说:“我是为孩子们服务的,要把学习的权力给孩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xx中学的课堂彻底摒弃了旧有的大包大揽、一讲到底传统课堂模式,给学生以智慧的挑战、情感的共鸣、发现的愉悦,打造出了智慧流淌的生态课堂、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机制敏锐的灵动课堂、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

三、静心潜心,做语文教育路上的有心人

在这次短短七天的“浸入式”培训中,我聆听了7场高质量的专题讲座,内容涉及“‘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应对策略”、“学科建设与校本研修”、“新高考变化”、“培养理性思维,提升写作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活用智能工具,赋能教育教学”“着眼课标标准定维度,立足教学实际促落实”,既有高瞻远瞩的国家教育政策解读,又有高考作文思维热点困惑问题的解答。12节真实精彩课堂的教学观摩、1次语文错时直播教研活动和1节班会观摩课,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生命语文”的魅力。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在书中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感受理解生活、体味人生,让读书在我们彼此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在课堂上勇敢地去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欣赏自己、释放个性,成为自己;把课堂归还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阳光雨露、自由成长,让课堂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是伟大的,今后,我将与我的学生一起不断努力学习,用知识的力量,给人生添上一个响亮的感叹号!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我愿静心潜心,躬身教坛,做好语文教育路上的有心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篇二: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xx月xx日和xx日,我参加了区组织的xx毕业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在杨院的指导和同行小伙伴的学习讨论中,一波波头脑风暴激起了我对即将到来的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新思考。这短短两天的培训中,我收获了未来毕业班语文教学的方向、方法和方便。

一、指引方向,问题导向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次培训中,杨院作了《试题溯源与试卷命制》及《我们怎样学习和研究新课标》两个讲座,指导我们如何解读新课标,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应用新课标,特别是将新课标应用与考试命题联系起来,提醒我们关注新课标的方向与考试的命题要求。例如,他以20xx年xx、xx、xx的中考题为例,指出它们都出现了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导向的中考命题,这启发我们关注教材中出现文化传承价值导向的知识点,或者在练习中创设与文化传承相关的情境,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二、指导方法,命题思维促进课堂设计

除了杨院的讲座指导,各教研共同体暑假集备案例的展示活动也为我带来不少启发。根据中考题目分九大知识板块展示九年级新授课的备课情况,这是来自教学一线的老师个人与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命题思维火花的碰撞,不少老师的案例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张胜老师针对文学类教学提出的三要求:懂文、懂问、懂答,高屋建瓴、抓住要义,张胜老师闭关思考的态度及分析问题的深度更令人敬佩。邝xx老师和高燕嫦老师分享了自己实际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从试卷字号、仿写设题、开发资源等细节中可以看出两位老师的用心、细心、爱心,勤于耕耘、善于思考。张xx老师带领的作文集备小组分门别类整理作文素材,薛忠辉老师分专题整理诗歌赏析类型,还有文言文阅读小组、名著阅读小组等的新授课设计,大都可圈可点,体现了命题思维的落实。

杨院对各集备案例的点评,也让我们增强了命题思维意识。如教读文学类文本《故乡》时可以关注“变化”与“重复”,进行整合命题。训练实用类文本时可以用常识判断、逻辑判断解决选择题。要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命题,先对教材进行内容和主题梳理。杨院的指导,不仅让我们感叹他对试题研究的深度、对教材解读的厚度和做研究执着的态度,也让我们在未来课堂上落实命题思维的方向更清晰了。

三、提供方便,整合资源手助力中考备考

这次培训,我们除了各教研共同体提供的新授课课件资料,还有杨院提供的丰富的中考备考资料,包括广州、广东和全国各地重点城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及模拟试题,还有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训练、作文高分技法等,这些资料分门别类用文件夹分层整理,条分缕析、归类清楚、查阅方便。这钉钉云盘里的庞大学习资源储备,为我们的备考和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让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想到这么多资料就静静地待在云盘里等着我去翻它们的牌子,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未来这一年的毕业班教学之路,肯定是任重道远。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何况有这么多智者同行;事虽难,做则必成,何况有强大的力量支持。朝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恰当的资源,加油!

篇三: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循道而行臻于佳境

“走出这个教室,你就不是先前的你了!”这是20xx年xx月xx日下午葛xx老师给培训班的学员们讲的一句话。我用这句话作为我总结的开头,是因为它真实地表达了我的感受。

来到xx师范大学,我就不是先前的我了。我放下我的学生、我的老师、我的学校,成了一名学员,我称呼比我女儿大几岁的研究生为老师;我忘了我的年龄、我的身份、我的职业,像高一新生一样用新奇的眼光盯着班主任等着他训话。

离开xx师范大学,我更不是先前的我了。在接受了9天的培训之后,我的思想由朦胧变得清晰,心灵由混沌变得通透。在这里,在思想与个性的碰撞中,我找到了自己的荷塘。我从每一个学员的身上,每一个老师的课上,顿悟了一个道理:于公于私,为人处世,循道而行,终至佳境。

一、教学之道

(一)于无疑处生疑,透视人文情怀。

朱昌元老师教李煜的《虞美人》,读到课下对“朱颜”的注释时,联想当时李煜的境况,产生了疑问。课下注释是这样的:“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朱老师觉得这个注释有问题,说:这个“朱颜”怎么能是“南唐旧日的宫女”呢?他应该是指作者自己!推测如下:

第一,南唐已灭,难道宋太祖还能把宫女留在李煜的宫殿里养着?第二,李煜的《破阵子》中说:“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李煜说自己“沈腰潘鬓消磨”,其实就是说自己“朱颜改”!第三,李白诗里有“使人听此淍朱颜”、“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欧阳修诗里有“须知朱颜不可恃”,还有“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旧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这些句子里的“朱(红)颜”皆指自己。论据充分,观点不证自明。

“朱颜”的课下注解,本是编教材的人查阅各种版本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文本的一种既权威又大众的解读,似无可疑。朱章元老师却独具视角,做出了自己合情合理的解释,令人信服。

这个课例透露出两个信息:1。教书(教材)不可尽信书(教材),要善于发现书(教材)中可疑之处,以做学问的态度去探索、去求证。2。站在人的角度,从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背景去思考,更容易找到解读文本的密码。这不正是一个语文老师应有的素质、应持的态度吗?

于无疑处生疑,不是无事生非,不是无病呻吟,它是知人论世,是辨析求证。它是语文教学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利器,有了它,语文课则不仅是知识的殿堂,还是思维的道场。关注疑点,探究疑点,解决的是问题,表露的是人文。古人说:“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人就是这样在一次次解疑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

(二)于关键处设法,彰显人性智慧。

许纪友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个片断很值得人深思。那是在他评正高级职称讲课时节,他抽了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滕王阁序》。如何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把这篇比较费解的文言美文设计出来呢?许老师在反复看过文章之后,找到了一个句子“兴尽悲来”。这一“兴”一“悲”恰恰是连接文章的关键,就像庖丁解牛找到了牛的骨缝一样,一篇文章豁然贯通,迎刃而解。

其实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最关键处。比如,讲《寡人之于国也》,要抓住“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这个问题去求解;讲《劝学》要抓住“学不可以已”去推导;讲《氓》,就从“赋”这种表现手法入手;讲《记念刘和珍君》,可抓住“记念”,从纪念、唤醒、揭露的角度分析;抓“刘和珍”,则可从与她相关的七个片断对文章进行挖掘。

每一种文体也都有它的最独特处。比如讲诗歌,朗读是核心,须设境、朗读、品读、多角度理解;讲散文,要讲出这一人、这一篇、这一情;讲小说,要找到小说的因果结;讲实用类文,不是讲知识,要讲表达;讲戏剧,要读懂剧本台词,分析人物特征,要注意台词的动作性与表演性。讲文言文,则要把关键句子与重难点结合起,把分析与理解结合起来。

可见,无论什么样的文章,只要分析的时候,抓住它的文体特征,找到它的关键句子,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那么语文也就变得智慧而诗意。

(三)于情趣处施教,收获人生美好。

郑桂花,上海师大中文系教授,曾教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她是怎样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美好呢?

案例一:她教《荷塘月色》,别人常讲的句子是“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她却拿着孙犁的《荷花淀》中的水生与水生嫂与朱自清与朱自清妻比,只一句“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水生没回家,水生嫂一直等着;朱自清妻却已睡熟好久,人生况味全出,不用讲,朱自清的心情就跃然纸上。

案例二:她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因为文章较长不好理解,她先引导学生课前做100-200字的摘要,课堂上进行。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速读、精读、默读,圈点出文章中的关键词:从对婴儿的爱到对孩子的爱到对儿童的爱,然后去分析第二部分的“孩子”一词,由此激发学生兴趣,点出文章主题。

案例三:她教《安塞腰鼓》,因为是南方学生,对北方的这种文化现象不好理解,她一上课就先给学生放一段表演,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与气氛,这样做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了情境当中。

就是这样,每一篇文章,不管是从文章的角度、文化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她都能找到学习的趣味,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美好。

可见,只要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情趣之处,引导得法,便收获良多。

二、为学之道

(一)在体验中登堂入室,完成事业转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或者一个真正的教育专家,必定是从一线走出来的。给我们讲课的很多老师无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证明了这个道理。

夏家顺老师,1987年至1994年,任教于泾县爱民中学,历时七年;郑桂花老师,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历时16年;黄伟老师,从小学一直教到大学;更不用说铜陵一中的王屹宇老师,从未离开过一线;芜湖一中的许纪友老师,也坚持站着讲台。朱昌元老师,虽然不在学校任课,却常常通过给人家上课感受体验当老师的感觉;从中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从无名小卒到正高级教师到硕导,得益于一线的教学经验和生命体验。

没有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正是有了切身的体验,这些大家们才得以登堂入室,有所建树,成为某一专业方面的专家和翘楚。这些讲师是如此,大家又何尝不是呢?孔子是这样的,陶行知先生也是。

实践出真知。可见,要想有一番作为,必须扑下身子去体验。

(二)在研究中渐入佳境,走向学问深处。

业内有句话,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一个人,如果想丰厚并充盈自己,就要做点研究;孔立新老师有句话:阅读是研究的基点,研究是幸福的源泉,一个人想让自己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就要做研究。

给我们上课的教授们,除了芜湖十二中的张晋老师外,大都论文、课题、著作等身。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每有所得,便有所记,把自己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整理出来,便成了论文、课题或著作最好的素材。像郑桂化老师,她出了一部书,叫《听郑桂花讲课》。这部书便是积累研究的成果。正是因为郑老师把她上课的精彩片断都记录了下来,才会有这部书的出版。其实,她不仅仅是出了一部书,更主要的是通过这部书她自己得到了提高和锤炼。

许纪友老师说,一个老师一个学期一定要有自己代表性的课例,这样积累下来,你就可以出一本自己的专著了。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容易忽略的恰恰就是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的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有三个老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一个是许纪友老师,对每个语文模块的思考与研究,一个是张先科老师对高中语文教育的选题与方法的研究,一个是孔立新老师的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三个人的着重点虽然不同,但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要学会研究。

因为研究而深刻,因为研究而进步。方法宜从实践得,学问当从研中求。

(三)在本质中提炼升华,成就一家之言。

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即树立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为人师表,可谓“立德”;为国家培养人才,可谓“立功”;最难做的是“立言”。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其实就是教参的传声筒,教材的翻译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教授们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从网上搜陈文忠教授,发现他写了七部书:1。《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xx大学出版社,1998年。2。《古代十大文学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美学领域中的中国学人》,xx教育出版社,2001年。4。《文学概论》(合著),xx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xx人民出版社1989年修订再版。5。《文学理论》(主编),xx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础》(副主编),xx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7。《艺术与人生》(独著),xx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他还说了许多富有意味的句子。摘录五条:1。学时髦就是学糟粕,上大学学传统,学时髦上大街。2。读透一部经典,成就一门学问。3。这个时代没有给你们读书的心态。4。三天不读书面目可憎。5。大学:一堵围墙,一种氛围,一部经典,一片宁静。

这就是立言。陈文忠老师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发出了自己声音,写出了自己的书。那么,我们也要站在语文老师的角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成为某一方面的权威。

三、为师之道

(一)我就是语文,教师就是课堂。

这是芜湖一中许纪友老师的原话。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许老师往讲台上一站,课件一出,就能让你看出他的语文功底。“语文教学的哲学和诗意”,这是他的讲座题目。开篇他就说:“哲学是一种智慧”,语文教学的哲学,即语文教学的智慧。接着他对这个标题进行了阐释:语文是理性与感情的交响,语文是终身的伴侣,听说是气质的蓄养,读写是生命的修行。这正应了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所以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面对教材你要做到脑中有纲、手中有书、心中有人。教语文就应该这样,做语文老师也应该这样。始终保持对语文的兴趣和感情,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那么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

(二)心中有人,始终想着学生。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反复追问语文到底是怎么回事,要反复思考怎么去带学生,要始终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每个学生的跑道不一样,节奏不一样,要关注他们的个性。每上一节课都要问问自己:这样学是学生需要的吗?这样教有利于学生发展吗?怎样教让学生学得更好?这样始终想着学生,心中装着学生,你才可能在有限的真实中,让学生有发展,让听者有启发。因为所有的课程改革,都是要找到让学生学好的方法,指向高品质的教学。上述这些基本上是郑桂花老师的观点,因为有同感,所以复述下来。一方面,提醒自己把学生的发展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一方面要求自己无论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要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三)陶冶品格,涵养性情,奉献自己。

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有人品没学问不适合做老师,有学问没人品,不配当老师。历数当今的教育大家、语文名师,像陶行知、于漪、李镇西等,无一不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与个人感召力。在他们身上,我们能深深地认识到,一个语文老师,要想做出成绩,既当经师,又当人师,没有高贵的品质、无私的奉献是达不到那个境界的。就像陈文忠教授,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除了丰厚的学养,更多的是个人的品质。比如,已经讲过很多次的国学,重新讲时还要买几百块钱的书来备课;马上年过古稀,面对学生依然一丝不苟;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愿意听,他就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所知所学传授给你。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所能做到的。所以,要为人师表,一定要有良好的操守,这样才真的是“德高为范”。

这次培训对我而言是一次提升,它让我看到了人生的目标,悟到了工作的真谛,寻到了前进的方向。在培训中,我的灵感被激发,激情被点染,思想被点化,我的思想获得了重生,我变得活力而年轻。这次培训点亮了我的生命,我不是十日前的我了。

篇四: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炎炎烈日也阻挡不了枯竭的心灵要去丰盈的脚步。xx月xx日,我踏上了开往xx的列车,来到了xx省师范学院的礼堂,在这里接受了为期三天的培训,这次培训使我获益匪浅。

首先聆听了xx师范大学郑xx教授的《“非指示性”语文教学改革》,郑教授从三方面谈了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二)、教师忙碌学生空闲,(三)、教师指使学生听从。针对这三方面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反思后确实是这样,有时觉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不主动。从中找出原因还是方法不够科学,要求不够严格,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这次培训,我相信我的教学课堂会有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郑教授谈到语文教什么这一块,他重点强调了语感,通过朗读培养语感,要放声朗读,放松朗读,而我在课堂上总是害怕朗读占用时间,不能够很好的把朗读时间放给学生,今后切记:要让学生多朗读,朗读那些语言规范,词句优美,思路清晰的文章。郑教授强调的另一点是通过背诵积累语量,这一点我感同身受,背诵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学习方法,郑教授也提到私塾教育,并提到它的积极作用。那些大家,如茅盾会被《红楼梦》,巴金、孙犁背完了《古文观止》。背诵在语文学习中对陶冶情操、增强记忆力、培养语感、积累语量以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板桥诵书》中有语:“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司马光自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义。”无论是古代的名人还是今天的大家,都给我们诠释了背诵对语文及写作的重要性。

宋xx老师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成长》中,先对教师这两个字进行了解读,又指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三个层面:一、师德修养,二、专业技能,三、班级管理。师德修养是教师成长的根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从修己、修学、修德开始。锦绣饰身,学术饰心,一举一动,循良知所指,而不挟一毫私意。通过这些我领悟到了,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爱岗敬业,安心工作,淡泊名利,尽职尽责,认真备课、研课、上课,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身上总能找到到家长的影子,而老师则是孩子精神世界中的第一个火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的学识人品不仅是自己的准则,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说以人格来培养人品,以灵魂来塑造灵魂。宋老师在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核心中指出:(一)、角色定位是教师成长的方向,并点出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的道理。(二)、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重点,并从备课上课,研课听课四个点阐述了各自的要领,备课要丰富,上课要有味,研课要深思,听课要品鉴。(三)、教学研究是教师成长的翅膀,并从反面指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四)、阅读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源泉,教师这个职业是要终身学习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写作方面,在任xx老师的《写作是师生生命河流融通》讲座中,从《小林漫画》引入,通过写作的基本含义,写作观念的更新,写作的技巧等方面,阐述了他独到的见解。使我领悟到了生活处处是作文。《王君讲作文》这本书中有言:“对于写作而言,天地就是教室,‘活着’就有课堂,每一个脚印都在取材,每一声叹息都是抒情,每一个日子都是积累,每次领悟均是情怀。”我们可以给学生的,事实上是一种发现的能力,发现自己时时刻刻都在创造、都能够创造。

以前听课基本上都是为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而刘xx老师这次的《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课堂观察》,使我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原来听课也可以这样专业化。刘老师首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听课的目的是什么?”大家众说纷纭,刘老师归纳总结,听课就是:(一)、学习优点,借鉴提高,(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思教学,改进教学,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刘老师又告诉我们专业化的听评课方法,就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方法是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在课堂上要把握四个维度,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教什么?老师是怎么教的?学生的有效学习如何?这节课的课堂氛围怎么样?也就是从课程、教师、学生、课堂来把握这节课,学生有收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爱上语文,简单生长》,杨xx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语文有功力,无功利,语文老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老师,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是不能很好驾驭课堂的,而杨老师虽然是中师毕业,但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她的自身经历再次告诉我们,老师要不断的提升素养,提升素养的核心,就是要大量阅读,还要背包旅行,开阔视野。杨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是独树一帜的,师生的融洽值得我学习。

在写作方面杨老师创设了师生同时同题作文更让我佩服,师写生改,师生飞鸿,以写代教,教后记这些环节的展现让我清楚的意识到:这样的作文课怎么会有迷惑,有的只是收获。

短短的几天培训,却让我收获满满,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以几位大师的箴言作为指导,结合自身,结合学情,争取早日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感恩这次培训!

篇五: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非常有幸能参加高中语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本次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学者的报告讲座,有学员的展示交流,有名校学校的跟岗研修,有学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有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回首这一周的学习,使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又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上的增长。现将这一阶段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聆听讲座,潜心感悟

这次培新有幸聆听了易xx、段xx等许多专家的讲座,得到了前卫的理论熏陶。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

说句实话,在应试教育似乎欲演欲烈的今天,我们,我,只是把学生当成了工作对象,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在学生身上“榨”分数,有多少潜力就“榨”多少,几乎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忽略了他们是活生生的小生命。但听了冯教授的讲座后,我方醒悟,我错了,而且错得很残忍。教育应该着眼于生命本身,校园应该是一个个生命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美好家园。

语文教师要热爱生活,富有教育情怀。专家的金句字字珠玑,“正直的生活有代价,不正直的生活代价更沉重”。让我们明白,作为一个教师要关心社会,要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视角和内涵。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热爱生活,要有情怀。“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故事”,“有故事的人生才精彩,有故事的课堂才生动”。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关心爱护学生,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最好的教育是最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里有无数风景,师德是教师是最美丽的风景”,“师德是一条遥远的射线”……这些谆谆教诲萦绕耳边,让我铭记终生。

教师要有社会担当,要有职业良心。当前教师的社会信价比还不是很高,因此,我们更应该保持操守,乐于奉献。梁xx老师的教育情节、崇高师德、奉献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

教师要不断学习,要多读书,要努力经营自己的“第二故乡——精神的故乡”。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要能够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做新课程理念下的优秀教师。

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注重美育。教育部20xx教基[4]号文件有如下表述:“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把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我国目前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文化修养,语言、符号与表达,科学、技术与应用,人文与审美等方面;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方面。易xx老师,段xx老师等都对语文老师的核心素养,以及自己的教育成长历程进行了回顾和阐释,使我明白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

语文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要贯穿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写作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在学习、教学、生活中不断的提升个人的审美素养——它是我们的专业素养之一。

二、走进名校,深入课堂

培训活动中,我们走进了xx七中欣赏了黄老师校长精彩的课堂教学——《定风波》,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充满语文韵味的好课。xx七中老师他们的胆量、睿智、钻研精神,给我无穷的榜样力量。展示课后,学员们踊跃发言,积极研讨,气氛热烈,思想的火花四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一次研讨、交流活动都是那么真诚、朴实,大家在一起讨论教学中的困惑,交流教学中的体验,仿佛是彼此心与心的交流,更是大家用情感谱写的一曲值得回味的篇章。

三、消化培训,反躬自省,激励自身城战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语文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后记,对该堂课的得失有所记载,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并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参与投稿或评比活动。

在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我要尤其重视以下这些问题:

1、转变教育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

2、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情形,形成师生互动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3、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4、重视模块学习、夯实各种能力基础,养成学生语文素养。

5、及时写好教学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6、善于学习,多读、多思、多积累,尤其要多向专家学者学习请教

感谢培训班给我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长流,我将会铭记这段培训的日子,并将振奋精神、激励自己,在语文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

篇六: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xx月xx日到xx日,我有幸参加了xx大学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培训,这一周的培训,使我领略了许多专家的风采,得到了不少语文教学上的指导,收获良多。

王xx老师重点阐述了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和对策,他提出作文要关注社会、自然和自我,关注自我尤其重要,因为没有“自我”,写作就没有任何意义。写作要培养学生的自由思想,学生的思考意识来自独立的生命意识,能不能把文章写好,首先在于思维品质,其次才是表达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在自由作文中体会写作的成功,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更能从中发现个体的存在价值。

黄xx老师重点介绍了自由式写作和规定性写作、系统化写作和选点式写作的结合,提出了高一高二以自由式写作和系统化写作为主,高三以规定性写作和选点式写作为主的观点。倡导一题多写,例如同一题目可以写不同的文体,也可以文体相同,主题或者选材不同,让学生学会灵活写作。黄老师认为读写是高度融合的,所以他倡导语文老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例如在讲解《六国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拿来主义》等文章时,可以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进行指导,高二进行议论文训练时可以把《六国论》作为议论文结构的范本进行讲解。他还倡导有痕读书,强调学生阅读时要学会圈划批注;倡导课前演讲,积累好的作文素材。黄老师说:“没有单调的生活,只有单调的心灵。”学生缺乏敏锐的观察和思考,是写不出具有真正自我意识的文章的。

曹xx老师的主题是《追求读写结合的生活化语文课程》,听了曹老师细致而又翔实的讲座,我对于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又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他列举了作文教学通式:写作风气+长期目标+三线穿插+读写结合+作文批改+示范讲评+个别指导;他提出了三年一本帐(高一:记叙文;高二:议论文;高三:融合贯通)和学期一线通(课外自由练笔和课堂作文相结合);他强调作文的题目命制、材料收集、批阅评议;他认为语文写作要与语文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打通,语文学习生活化,学生写作才有话说。

xx大学文学院陈国安教授给我们开了一个《韧性地静守———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我们都受益匪浅。陈教授着重从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教师读书要走出“快餐式阅读”、“功利化阅读”和“流行风阅读”的误区,明白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独立思考,可以让我们收获一颗宁静的心,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只有当所有的读书都指向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获得精神的成长。他提出,作为语文老师,要坚持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内心之静守与行止之坚韧;读书之愉悦与教书之真诚。他认为语文老师是最不应该寡味地活着的人,要广泛阅读,文史哲、自然科学和艺术类书籍都应该有所涉猎,然后选择一类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读深读透。老师爱读书,学生必然也会受其影响,爱上读书。

徐xx老师提出了“读写共生的四化策略”:即专题化、表现化、个性化和合作化;张春华老师则从历届高考语文学霸养成的经历着眼,总结出“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的规律,提出了丰富的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的观点;两者都强调关注学生的阅读素养,使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基础,读写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xx校长蒋xx说:“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我希望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引导学生拥有真正的生活幸福和尊严。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七: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诚然,实践出真知,新高考对四大阅读的命题指向核心素养,板块各有侧重,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而说课与微型课的环节正利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在王xx老师幽默风趣的报告中,竟不觉时间流逝。老师们向王老师请教论述类文本阅读以及诗歌鉴赏题型的做法与教法,王老师不回避、不敷衍,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深刻有意。王老师向我们分享他对于教师职业的看法—“教师,是在成就学生和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在成就自我”,短短一句话,足以见得王老师的育人初心。这一句也激励了我,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已规定要求我们要把责任放在第一位,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牺牲与成就并存的工作。虽然我现在心中矛盾,仍无法平衡,但想到学生的笑容,又好像可以与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培训课程中遇到王xx老师,是培训学子们的荣幸。改革的成功需要正确理论支撑,需要一线教师们的创新改变,王xx老师已经走在时代前沿,我们更应加紧步伐,向上求索,不断攀登。

篇八: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那些厚积薄发的人们多像是饱受雨水浸润的幽草,迎来了自己的人生晚晴。作为一个中年教师,苦闷彷徨已于事无补。只能脚踏实地做好当下事,如史铁生所言——“皈依不在天堂,皈依就在路上。”

xx的人文情怀。除了秦腔博物馆,西迁博物馆。我看到了人文科学院墙壁上整整齐齐地挂着教授的照片。其中专门有“西迁教授”、“荣休教授”。这让人感受到xx是个有历史的地方,也是个有情怀的地方。他不忘记每一个在这里兢兢业业工作过的人,这里文化和学术是薪火相传的。普普通通的几面墙体现了xx的高瞻远瞩与情深意长。

“进了xx门,就是xx人。”这是开班典礼上,我们年轻的班主任给我们说的一句最暖心的话。“结业时,她又说“你们曾经是xx的学子,以后就是xx的校友。”虽然我仍然不敢高攀xx,但是这样的语言让我感受到了xx的温度。

xxx的专业水准,xx人的高风亮节,都让人如沐春风。如果xx还有约,不辞再做xx人。

篇九: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的本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语)。为此,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xx月xx日,在区教育体育局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xx区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研修提升班,收获颇多。

在开班仪式上,区教体局副局长董xx勉励我们:珍惜学习机会,聆听专家讲座,养成思考习惯,勇于实践,并获得成长和提升。局领导讲话言简意赅,既提出要求,又包含勉励和关心,我们精神受到振奋和鼓舞。

大单元教学的设想和实践

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xx老师在宏观上,从单元设计目标、单元设计框架、单元设计呈现等方面,为我们提出大单元教学理念。语文教师要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高度整合,明确任务驱动,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情境设置。这样新时代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单元教材的统整力,课文篇章的解读力,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语文素养的提升力。他列举高中语文课本某单元四篇课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赤壁赋》和《我与地坛》,提出反思议题:结合自己,想想自己是否遇到过人生困境?迁移运用: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人生困境的求解方式?这样找准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大家知道,语文是一片广阔的海洋,要讲的知识点多如牛毛。而吴老师提出大单元教学理念,避免学科知识的碎片化,能力训练的机械化,改变教师传输的单向性,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找准一个切入点,拎起整个单元课文有逻辑的展开。倒逼教师要认真研读单元文章,整合教材,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加强教材设计统整。他又举例单篇的单元化创新,出示课文《石壕吏》,提出教学价值点探寻:1。“听妇前致词”后是直接引语吗?2。思考诗歌语言风格有何特点?练笔:将《石壕吏》改成新闻,改成短篇小说,改成独幕剧。听了吴老师的课,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他紧扣课标的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创新形式,创新教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教学过程,依然是按部就班地上字词,介绍写作背景,分析课文结构,赏析句子,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依然很传统。讲解的内容繁琐,学生云里雾里,学习效率低下。

我从课中来

xx市第四十二中语文教研组长、xx市名师李xx,通过播放自己参赛获奖的教学视频,引导我们如何上好课。他富有磁性,富有感情的朗诵声音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上课时,精心选择的轻音乐舒缓着听众的情绪,愉悦着人们的身心。

通过认真观看李老师的教学视频,我感受最深的是,李老师能紧扣课标,抓住课文重难点,通过对学生加强诵读训练,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通过自由读,想象性朗读,虚拟性朗读,情感性朗读,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深意,读出感情,读出新意。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珍惜培训时光,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大胆改革,锐意进取,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断成长,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